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八宝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
八宝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基本情况
建设成效
经验做法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北部,脱贫攻坚期间,被列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21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距州府16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辖7镇11乡、155个村委会、22个社区、2699个自然村、3328个村(居)民小组,2021年末,常住人口77.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3%,国土面积和总人口均占全州的四分之一。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93亿元,增长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52亿元,增长10.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增长5.3%,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88亿元,下降13.6%;城镇化率35%。

八宝镇位于广南县东南部,国土面积609平方公里,其中农田22279亩、旱地32293亩。辖坝龙、八宝、八甲、河野、板幕、百乐、杨柳树、甲坝、交播、坝哈、甘蔗园、老寨、平邑、乐共、俄色、砂斗共16个村委会,234个自然村,273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84247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蒙古、傣、仡佬9个民族。全镇脱贫户2790户12189人,监测对象287户1137人,经政策扶持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措施,已消除监测对象282户1117人,未消除监测对象5户20人。

文山高峰牛产业
韦国吕故居修复
庭院建设

一、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实施道路硬化,贯通项目涉及村庄与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逐步改善项目受益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改变建设肌理杂乱、公共空间紊乱的乡村形象。

二、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升

通过实施牙龙村小组乡村功能提升“雨污”分流项目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活污水直排河流现状,引导群众形成认同与共识,有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八宝河水生态,共建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对牙龙村坝田基础设施、产业灌溉沟等进行巩固和提升,夯实牙龙村产业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打造竹编产业加工坊、高峰牛养殖培育示范基地,努力建成国家级农村产业深度发展示范园区,预计建成后将吸纳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劳动力,不断促进群众增收。

四、红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修复韦国吕故居,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弘扬革命文化及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云南广南:构建八宝米产业体系,推动 乡村产业振兴

八宝镇又是“中国八宝米之乡”核心区,田园风光优美秀丽,自古就有“小桂林”的美誉。通过在八宝镇牙龙村投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实施以八宝米为主导的产业项目,不断建设完善稻作区灌排沟渠,推进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八宝米产业为主导,保种源促提质增效

多年来,广南县与云南省农大、云南省农科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文山州农科院等机构合作,打造八宝米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八宝米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种上主推优质高产的品种,并不断提纯更新;施肥上主推有机肥、农家肥和蒿枝及其他嫩枝绿叶沤制的绿肥;病虫害防治上主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建设育种基地16亩,每年投入20万元开展品种提纯和选育工作,目前保有广稻2号,云恢290,滇屯502,文稻1、2号,广籼2号,八宝谷2号,红优6号,八宝谷7号等9个八宝米系列品种。同时在八宝米种植核心区建立了追溯系统,全程跟踪八宝米种植,确保八宝米增质增效。

八宝米丰收

(二)以八宝米产业为主导,建基地促示范创新

以八宝米特色产业为主导,打通政府、集体、企业、市场和群众的互动路径,盘活集体“三资”,建设稻+(鱼、螺、泥鳅等)核心示范区,建设高端八宝米种植示范区,建设“稻之路”及彩色田园艺术展示区,引导合作社成立八宝米产业种、管技术服务团队,推进“代耕代管”,实现八宝米品种优化,品质提升,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交叉融合互动发展示范格局。

八宝米产业收割

(三)以八宝米产业为主导,扩业态促三产融合

积极探索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在牙龙村采取了“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先后在村里流转土地400余亩用于八宝米种植,利用村里闲置废旧房屋改造成民宿26间。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将经营范围向二三产业扩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村级综合发展单元。其中,“一产”高端八宝米的种植、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稻+(鱼、螺、泥鳅、油菜)的种养模式、1000头高峰牛养殖、林下种养经济等产业的发展,可为牙龙村人均增收3000元。“二产”八宝米作坊、菜油作坊、竹工艺品加工及其他加工品的销售,可为牙龙村人均增收2000元;“三产”田园观光,稻田+(鱼、虾、螺、泥鳅等)体验活动,田园牧歌牧场观光体验活动,科普基地,农耕体验(犁田、耙田、收割、栽秧、泥巴架等),八宝米+竹筒酒、竹筒鸡、竹筒饭、饵块、花糯米、糍粑等美食消费,商业街铺面出租、老屋民居出租、村集体土地出租等,可为牙龙村人均增收9000元。

(四)以八宝米产业为主导,护生态促绿美建设

引导群众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提升群众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河湖长制落实力度,宣传动员群众开展爱河、护河行动,保护好八宝沿河生物多样性,有效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通过河道至八宝社区污水集中治理主管网配套项目,实施牙龙村小组乡村功能提升“雨污”分流项目和垃圾处理设施,完善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有效改善和遏制沿河村组群众生活污水直排八宝河现状,改善八宝河生态,涵养水源,保障八宝米灌溉用水无污染的同时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落样版。

二、经验启示

(一)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协调互促型产业模式

示范引领培育农村经济产业向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方向发展,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游有机结合,有效带动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发展。立足红色产业优势。

(二)整合人才资源,探索人才兴村强业模式

结合开展“万企兴万村”暨“民营企业助力规划乡村”行动,引进“外才”,用好“内才”,培育“新才”。

(三)形成建管营闭环,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模式

项目建设完成后,进一步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监管、运营和收益分配等机制,按照“谁建、谁管、谁受益、谁所有”原则,依托于成都环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累积的策划、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的全面实施经验,交由县文旅公司(国资公司)和成都环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广南县天之广云之南康旅管理有限公司采取EPCO(是EPC即“工程总承包”和OM即“委托运营”的打捆,是把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阶段整合后由一个承包商负责实施,而项目的决策和融资仍然由业主负责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模式进行管理运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