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位于河南省南端、豫鄂两省结合部,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区、街道)、206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7万。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红。革命战争年代,新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为革命胜利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可以说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二是绿。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年均降水量1313毫米,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78.6%,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是“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河南省首批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城市。三是古。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此交汇交融,古民居、古村落星罗棋布,有中国传统村落10个、河南省传统村落34个。四是新。70多年前,这片土地因刘邓首长签批而获新县之名。70余年来,历届历任县委、县政府和老区干部群众,不忘刘邓首长寄予的希望,不忘先烈先辈的夙愿,薪火相传、励精图治。2018年,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率先脱贫。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首站亲临新县,首提“两个更好”革命老区振兴指南,全县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国家园林县城“五连冠”、国家卫生县城“六连冠”、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
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36.0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5.91亿元,同比增长6%;三产增加值78.13亿元,同比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为19.0:39.9:41.1;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业总产值75.6亿元,同比增长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1亿元,同比增长2.8%;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7元,同比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1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83元,同比增长8.2%。
新县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位于新县的南部,包括新县田铺乡的田铺村、河铺村以及泗店乡的大畈村、余河村、计河村、邹河村等2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其中河铺村、计河村、邹河村为已脱贫行政村。
示范区拥有红色资源优势(示范区有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大畈村红二十八军旧址、乘马岗赤卫军旧址、韩家寨战斗纪念地和万字山战斗纪念地等红色资源) 、物产资源优势、自然文化资源优势。
一、聚焦融合发展,打造老区乡村振兴样板。
一是“多业融合”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链”。示范区建设以来,已形成经营性资产783.68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39.18万元。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好做法”接续前行,不断放大乡村旅游富民效应,因地制宜赋能示范区“休闲农业+”,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紧盯石斛园、绿康源,推动“三园三游(草莓园、猕猴桃园、葡萄园和红色游、乡村游、研学游)”共建共享,在产业链上带动民宿、农家乐发展,打造了田铺大塆民宿集群和“新县味.泗店菜”文化IP,逐步建成以示范区为主体,以S338、S205沿线为两翼,以“红色传承”“豫风楚韵”“两山实践”三条主题线路为脉络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示范区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全县共建成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4个,发展农家乐700余家,民宿体验场所119处,5万余人从中受益。2022年,示范区共接待游客3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群众人均增收4500元,示范区核心区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2021年河南省大别山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在示范区召开,泗店乡计河村荣获河南省唯一的“2021中国最美村镇——最美文旅目的地”。二是“三生融合”打造乡村振兴“风景线”。高水平编制示范区6个村农房建设风貌管控导则,实现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干净就是美、持续就是好”,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建后管”的思路,接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农村卫生公厕84座,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1783户。垃圾分类全区铺开,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用,农村旱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污染坑塘全部清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达90%,田铺乡获评信阳市“美好人居创新奖”,泗店乡获评信阳市“美好人居创新奖”奖。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林长制、河(湖)长制全面见效,示范区持续保持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85%,96%。三是“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坚持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融合推进示范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6个村均组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总结推广应用“戴畈模式”,推行“五老四员”工作法,紧扣“八五”普法开局,6个村培养“法律明白人”54人,人民调解成功率达100%,示范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达标比例均达到90%以上,田铺乡荣获信阳市年度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办事处)。深化文明村镇创建,田铺乡创成全国文明村镇。将村史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建成村史馆3个,讲好“乡村故事”。高标准建设20个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发挥“一约五会”作用,示范区6个村90人分别荣获“泗店好人”“最美田铺人”,示范区群众满意度达到99%。四是“人才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选优育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作为推动示范区组织振兴的核心任务来抓,县直机关7名优秀干部被选拔充实到2个乡镇,分配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20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61名村“两委”干部得到全员轮训,调整充实村级后备力量33人,10名村干部完成学历提升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持续实施“999”回归工程,30余名返乡大学生到田铺大塆投资置业。高质量推进示范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行动,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78人,示范区内5名合作社带头人、农村企业家参加信阳市县域产业人才培训班。持续实施“红城英才”计划,推广“人才服务金卡”制度,示范区内评选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4名,认定乡土人才26名,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29个,发放人才基地建设资金40万元,支持石斛园、绿康源两大特色产业园人才建设经费5万元。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一村一员、联村驻户”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组织5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5个村(产业)。选派50多名农技骨干开展“包村联户”技术服务。
二、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一是大力传承大别山红色基因。立足红二十八军军部诞生地、将军墓、泗店将军之乡这个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先后对红二十八军军部诞生地、乘马区农民赤卫军指挥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地标性景点进行了修缮和配套。积极加强同大别山干部学院、企事业单位、学校、武装部及社会团体等建立共享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共同协作关系,结合重要节日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推动周边创意产品的开发,加快“研学游”精品旅游路线开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打造现场教学点39处,扶持发展红色培训机构26家,累计培训学员超70万人次,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和60余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被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团校等单位确定为现场教学基地,大别山红色教育游区域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二是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建立“民选、民议、民建、民管”工作机制,在项目实施区21个村民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40余次,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01条,采纳35条。项目施工过程中共成立6个监督小组,项目区6个行政村中,23人自愿参与项目管护,213户群众无偿提供土地,免费拆除群众临时房屋40余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900人次用工,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过走访项目区6个行政村8名村干部、20名党员、122名群众代表,发放150份调查问卷,群众对该项目的满意度达到99.33%。
三、积极探索创新,形成特色乡村振兴经验模式。
一是在取得重要成果方面。2020年以来,项目区田铺乡先后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国家级卫生乡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田铺大塆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扶贫范例单位”,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世界旅游联盟发布旅游减贫案例名单。泗店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等称号。计河村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生态村、“2021中国最美村镇——最美文旅目的地”等荣誉称号,2023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泗店乡被表彰为整治成效明显的乡,河铺村被表彰为整治成效明显村。二是在提炼经验模式方面,通过示范区建设,先后总结提炼了《新县赓续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新县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经验材料》《坚持三围绕,全力推动乡村建设“三起来”》等经验材料,探索出了“可持续”的乡村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协调互促”的产业振兴等新模式,示范引领革命老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实现振兴发展。示范区实施以来,先后有8个省市15批次的考察团队来新县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河北农大、河南大学等4个科研团队来项目区实地调研,并将乡村振兴做法和经验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
新县是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中心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是全省唯一、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重大要求首提地。
近年来,新县牢记“两个更好”殷切嘱托,以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为契机,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导向,坚持将红色旅游作为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放大“红色+”效应,探索了一条“以红映绿、以绿衬红、红绿融合”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模式,成为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2022年6月被评为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A类等次,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业务培训班在新县成功举办。
一、坚持守好“红色根脉”,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积极探索以红色文化为魂、以绿色生态为本、以乡村旅游为基的乡村建设模式,推动红色景点间的道路串联、基础配套、业态融合,形成“红色记忆”“红色人文”等4条特色红色研学游览线路,田铺乡田铺大塆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二、坚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旅游“火”起来。
突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推动“百村传承、百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做强做优红色教育培训、研学旅行产业,建成大别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5个、红色研学基地9个,年培训党员干部4.2万人次,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和60余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别山红色教育游区域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
三、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乡村“富”起来。
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好做法接续前行,按照“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以红映绿,以绿衬红,找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链接点,和古村落、绿山水能融尽融,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及康养游融合发展,投入资金1313万元,推动“多彩田园”工程示范区全覆盖,建成精品民宿38个、特色产业园10个、文创小店3家,开发伴手礼系列产品87个,叫响田铺大塆民宿集群和“新县味·泗店菜”文化IP。围绕许世友将军故里、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田铺大塆等红色景区及革命历史纪念地,建成总长500公里的大别山(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成为全国首条智慧型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自示范区项目建成以来,年均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亿元,直接带动6个行政村7378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00元以上,年增速10.95%,解决周边群众就业1200名以上。辐射带动省道205红色旅游沿线6个乡镇15个行政村2.3万人口增收致富。
经验启示及推广价值
(一)以红色旅游强化顶层设计。发展红色旅游,规划必须先行。新县高度重视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党政分管副职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构建一抓到底的示范区工作体系。
(二)以红色旅游加快项目建设。项目是发展红色旅游的载体。红色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坚持多元投入,截至目前,已形成公益性资产3443万元,经营性资产272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3.6万元,初步实现变“少数受益”为“共同受益”。
(三)以红色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发展产业是红色文化资源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四)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建设。红色文化遗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乡村宜居性和整体风貌。
(五)以红色旅游涵养乡风文明。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进一步讲好“四个故事”、加强“三个教育”党的故事,有利于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
(六)以红色旅游提升治理效能。注重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激活乡村振兴的各类资源要素,有助于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