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位于山东省南部、鲁苏交界,面积172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60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46.2万。
蔬菜是兰陵最靓丽的一张名片,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产量500万吨以上,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和“山东南菜园”,“苍山大蒜”“苍山牛蒡”“苍山辣椒”都是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每天有2600多辆货车满载苍山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培育壮大预制菜企业450余家,注册商标100余个,年产值近100亿元。
活力兰陵,百业俱兴,生机勃发。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借鸡(基)生蛋、无中生有等“8+1”产业链条建补延强,产业集聚优势有效显现。智造新城、棠林低碳经济集成产业园、苍山产业园正沿着智能制造、医药电子、新材料方向,向着百亿级产业园区迈进。深入实施“四雁工程”“三青项目”,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江苏垦源智慧农业产业园、浙江绿沃川引领智慧农业发展方向,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深化开发区、重点项目、部门评价、干部工作等八项改革,不断释放县域经济新活力;一大批中青年人才走向重要岗位,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兰陵县锚定争当对接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发展定位,紧盯建设“鲁南经济圈工业强县、全市乡村振兴先行区、人文厚重和美新兰陵”发展目标,走深走实“四梁八柱一统领”发展路径,加快融入全市“科创走廊”建设,统筹发展与稳定,突出民生与保障,强化创新与实干,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39.96亿元、同比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亿元、同口径增长9.5%,规上工业总产值249.1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179.7亿元、同比增长19.2%,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22年10月以来,山东省兰陵县紧紧抓住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改革创新,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激活人才动能、加快产业升级、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着力探索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乡村振兴“沂蒙好例”。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示范创建顶层设计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兰陵县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落实相关规划与政策,审查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调整事项,调度各乡镇各部门落实任务情况,协调解决示范县创建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今年3月10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召开全县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统筹推进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重点。明确抓“五项重点”推示范创建落实:通过推行“四雁工程”打造过硬村党组织书记头雁队伍、吸引兰陵籍在外归雁回家创业、培育本土技能鸿雁人才、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雁阵平台,通过抓特色产业加快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转型升级,通过实施“百千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通过发展精深加工构建食品全产业链条,通过构建循环经济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同时,严格落实指标、项目、任务“三张清单”,紧盯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加快重点任务落实进度。
(三)强化考核激励。对创建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监督管理,进行月调度、月通报,将5项重点工作、62个具体项目分解到县直各部门。实行规划、项目、任务公示制度,增强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的透明度,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强化考核评价评估,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的实绩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聚焦五大振兴,探索示范创建方法路径
(一)“链式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中国蔬菜之乡”品牌优势和常年120万亩种植、500万吨产量基础,抢占预制菜新风口,规划建设预制菜“一园五区”,印发《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十二条实施意见》,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共同体,构建预制菜孵化中心,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再到群众餐桌的预制菜食品全产业链条。同时,举办第十一届兰陵菜博会,到上海等一线城市推介,不断提高兰陵优质蔬菜知名度,今年新培育省知名产品企业品牌1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1个,打造市级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个,创建名品村10个、市级以上产业强镇2个。
(二)“四雁工程”释放乡村人才动能。头雁领航,提高村党组书记基本报酬、拉大绩效差距,接续开展“双20优选计划”,培育100名“王传喜式好支书”,推行“揭榜接题、摘星点将”制度,鼓励头雁人才抓实集体经济增收创新突破项目。归雁招引,重点从30万兰陵籍常年在长三角经商务工群体中开展招引活动,建立完善点单式、数字化云服务机制,引导211名在外归雁人才建基地、上项目、入园区。鸿雁带富,持续组织开展本土人才鸿雁技能大赛、田间示范课、素质提升、职称评定、对外推介等活动55次。雁阵齐鸣,出台《关于规范农民合作社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提升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着力解决农民合作社多、小、散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规范提升合作社207家、成功入选国家级示范社2家,累计创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9家。
(三)“沂蒙精神”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实施沂蒙精神励志行动,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推动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开展“讲故事,学理论”巡回宣讲活动25场次,每村成立1支宣讲志愿服务队,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汲取理论的能量。充分发挥文峰山党性教育基地、代村村史馆等10个现场教学点作用,今年以来培训农村党员、群众10万人次。实施乡风文明提标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提升农民精气神。
(四)“片区理念”塑造乡村生态和美。学习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创新实施的“千万工程”片区整体推进方法路径,深入实施临沂市委市政府实施“百千工程”的任务部署,初步选定9个示范村、100个整治村,以片区思维、整体推进理念,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截至今年6月,示范创建人居环境类项目开工107个,累计投入6492万元。同步积极推动区域内压油沟二期、兰陵王城等示范创建项目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五)“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好“党建+”文章。把牢优选关口,结合任职资格月联审、履职能力月比武,今年以来调整选配村党组织书记87名,其中“兵支书”25名,大专及以上学历29名,头雁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不断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对后进班子精准制定“一村一策”整改方案,国企联系帮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优先倾斜。今年1-7月,全县2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共增收1169万元。
三、强化要素整合,确保示范创建高效推进
(一)资金保障到位。完善“财政杠杆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注入”的三位一体融资支持体系,放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应。强化财政扶持,设立2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推动规模化发展,支持品牌创建和电商营销,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创新金融服务,新开发创业担保贷、先锋模范贷、四雁振兴贷等15种金融产品,今年以来累计授信涉农贷款近300亿元、发放到位20余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借助央视CCTV17“乡村助农团”系列活动,积极对接浙江网商银行蚂蚁金服等商业银行、基金资本,实现新增授信近100亿。
(二)科技赋能到位。发挥科技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探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营模式。围绕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建设,探索形成 “1个县级平台+13个生产基地”的数字化生产管控模式,从种苗、生产到销售全产业链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新建13处物联网农业基地,其中5家获评省级智慧农业基地。启动建设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实验基地项目,对接山东农科院等5家科研院所与四雁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整合农业科研、教学资源和农技推广系统资源,创新 “中心+专家+基地”服务机制,遴选98名农技专家成立服务小组 “一对一”帮扶50家新型经营主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土地供应到位。围绕示范创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编制成方连片开发方案,激活存量、用好增量、深挖潜量。抓住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机遇,通过持续盘活闲置宅基地、工矿废弃地等,规范推行“点状用地”,力争2023年为示范创建项目有效供给土地突破3000亩。全力支持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用地,安排不少于5%的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产业落地,指标使用精准到具体项目。将发展循环经济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现代花园式牧业、渔业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全县5000余亩塌陷地、农村汪塘大力推广稻蛙综合种养、鱼菜(粮)共生模式,实现了有效节约集约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