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四不靠” 改革走上振兴道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11月30日 12:41
央视网 | 2023年11月30日 12:4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记者 韦佩珊)河北省威县,曾经被形容为“四不靠”(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历史上长期落后,201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17.1万,2018年9月成功脱贫摘帽,2023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近年来,威县综合实力由邢台市第三梯队大步跃升至第一梯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居民储蓄存款等指标较“十二五”前增长了10倍以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威县速度”。威县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威县探访振兴之道。

改革破题 筑巢引凤

2014年1月,威县被河北省确定为黑龙港流域综合改革试点,开启了改革发展之路。重点改革简化行政审批,26个部门166项审批权限划转到行政审批局,42枚公章变成1枚行政专用章,建立“车间流水线式”运行模式,实现简单事项即刻审批、联办项目一口受批、并联审批一章多效、踏勘验收统一进行,审批效率平均提高75%。2017年率先探索“70证合一”,打造“一窗办”“就近办”“承诺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趟”或者“一趟也不跑”。

成功的改革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显著优化的营商环境培育出产业发展的土壤,对内对外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花香蝶自来,市场主体每年增长70%以上,威县成功实现脱贫,并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河北省营商环境评价A类。

产业发展 多点开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威县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根据自身资源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抓招商、上项目、抓改革、促振兴,打破产业结构单一困境,一二三产齐发展,实现产业结构成功转型升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梨产业:打造龙头“梨”产业。威县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引入农业集团,打造农业产业优质品牌。如今威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秋月梨、新梨七号种植基地,优质梨种植面积达10万亩,标准化梨园200多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荣获“中华好梨”荣誉称号。2023年威县梨果产量达17万吨,总产值20亿元,带动全县10.3万名群众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另外还组织举办梨花节暨迷你马拉松比赛、果王争霸赛等特色活动,带动梨产业园区休闲观光产业发展。

梨产业园

梨产业园

记者从在威县贺营镇红龙集村龙集梨产业园区工作的脱贫群众胡瑞允那里了解到,当地农民原来只有单一种植收入,现在可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每亩每年800斤小麦,按照当年市场价核算)、入园工作、村集体入股分红获得三份收益,收入明显提升。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威县梨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曲宪忠,2023年被追授为“燕赵楷模”。

乳业:威县2014年成功引入“君乐宝”乳业,目前建成规模奶牛牧场13个,其中万头牧场7个,奶牛存栏9万头,标准化饲草种植基地18亩,乳品深加工年产能28万吨,3A级旅游景区1个,形成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及配套、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奶业产业全产业链。

君乐宝乳业生产车间

君乐宝乳业生产车间

目前“君乐宝”乳业在当地共流转土地10万亩,农民土地租金收入每亩每年800斤小麦(按照当年市场价核价);置换劳动力5900人(含脱贫人口216人),务工收入人均5万元/年,带动域内人均增收6740元/年;第三牧场为全县4567名脱贫和监测户每人每年分红450元。加工厂每年为133个村集体分红558.6万元,每村4.2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产业实现税收4100万元,成为当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文旅业:威县方营镇孙家寨村自2010年以来以孝亲敬老文化为核心,投资2600万元建设“空巢老人服务站”,每月初一、十五举办“孝道餐”、“饺子宴”,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点”,年接待游客60000余人次。同时依托孝道文化发展“孝道经济”,成立种植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公司,为71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成为乡村治理新典型。

孙家寨村

孙家寨村

除此外,汽车零配件生产以及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也是当地主要产业。

威县从原来单一的农业县到如今农业、制造业、文旅业等全面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的典范,在华北平原乡村振兴工作上摸索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编辑:刘书会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河北威县“四不靠” 改革走上振兴道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